信息中心

  •     宁津县文化馆接受全国...
  •     宁津县非遗传承人台湾...
  •     人民日报刊文批&qu...
  •     宁津多种形式促文化惠...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
  •     宁津县文体广新局送文...
  •     “文化下乡、图书下乡...
  •      德州市文化下乡活动...
  • 刘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技艺

    来源:宁津县文化馆 日期:2024-07-10   阅读:392  次
       

     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工艺系选用得天独厚的古鬲津河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澄泥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匣钵高温封窑还原方法烧制成灰白蟋蟀罐的民间技艺。通过该技艺烧制的蟋蟀罐具有抚如童肌,细润柔滑,叩之有金石之声,铿锵悦耳,用则腻而不滑,贮水不涸历冰不寒的特点,经过把玩后有水晶盆、瓦中玉之美誉。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宁津县刘营伍乡龙潭村、刘旺言村一带,曾出土唐代古墓,墓穴里出土了蟋蟀罐。蟋蟀罐制作技艺复杂,烧结温度难以掌握而失传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天津艺人谷德恩到宁津刘营伍乡传授蟋蟀罐制作工艺,西刘村的刘秀芬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得其真传,谷德恩把一响器蟋蟀罐命名为丫头蟋蟀罐。刘秀芬嫁入刘旺言张建强家后与其祖传制陶工艺相结合,矢志研究其制作工艺,成功研制成功灰白罐的烧制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历史渊源

    宁津的远古先民们就在鬲津河一带用澄泥创造了煮熟食物的鬲,在新石器时代有鬲氏部落、有鬲国等一代代传承,从而形成全国最早的制陶部落之一。而鬲津河的由来也因为鬲而显得格外重要,这一地区的人民通过传承掌握了陶器的生产工艺。

     刘记丫头蟋蟀罐传承技艺起源于制陶的制作技艺。早在明永乐二年张氏的祖先自莱州府潍县迁入当时的河间府宁津县龙潭村时就有一手制陶的手艺,一代代传承与当地的制陶技艺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蟋蟀罐制作技艺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70年代中期宁津县刘营伍乡龙潭村、刘旺言村的一带,曾出土唐代古墓,墓穴里就曾出土蟋蟀罐。蟋蟀罐制作技艺复杂,烧结温度难以掌握而失传多年,上世纪九十年末代,天津艺人谷德恩到宁津刘营伍乡传授蟋蟀罐制作工艺,西刘村的刘秀芬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得其真传,谷德恩把一响器蟋蟀罐命名为丫头蟋蟀罐。嫁入刘旺言张建强家后与其祖传制陶工艺相结合,矢志研究其制作工艺,经10余年的不懈努力,已成功研制成功灰白罐的烧制方法,并逐渐形成刘秀芬自己的艺术特色。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与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三县隔河相望。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宜人。

    宁津县地貌属华北地台渤海凹陷的一部分。凹陷形成较早,约在古生代后期。随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隆起。以黄河为主的河流不断决泛,泥沙的充填沉积,使地面不断升高,海水不断东退,历经沧桑,逐渐形成了现在这广阔平坦的第四纪沉积层深厚的黄泛平原。

    宁津县古为九河之地,现为海河流域。河流属漳卫新河与马颊河水系。县境内有鬲津河、胡苏河、古黄河、四女寺减河(现名漳卫新河)。地处京、津、石、济大城市圈中心地带,北临天津滨海新区、南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东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分布区域

    刘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刘营伍乡刘旺言村、龙潭、西刘及周边方圆10公里的区域。

    此分布区域处在古鬲津河的流域范围,古鬲津河也就是现在的漳卫新河,因为古黄河多次改道,曾经就从古鬲津河改道向东流入大海,造成这里大量泥沙的堆积,长时间泥沙的沉淀与堆积使这里澄泥的富含量特别高,澄泥是制作陶器必备的材料。宁津的远古先民们就在鬲津河一带用澄泥创造了煮熟食物的鬲,在新石器时代有鬲氏部落、有鬲国等一代代传承,从而形成全国最早的制陶部落。而鬲津河的由来也因为鬲而显得格外重要,这一地区的人民通过传承掌握了陶器的生产工艺,从而把陶器的一个分支蟋蟀罐的制作技艺传承了下来。

    主要特征

    古代澄泥罐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墨玉黑、鸡骨白、雪里红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刘记丫头澄泥蟋蟀罐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存饭不腐,厉寒不冰,抚如石,呵生津。

    刘记丫头蟋蟀罐按照古代澄泥蟋蟀罐的制作工艺,历经九道工序。滤出的极为细致的泥土就是制罐的原料——澄泥。澄泥蟋蟀罐之名也由此而来。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历经冬夏以去其燥性才能使用。澄泥罐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这可追似到中国道教的炼丹术:水中取泥譬若生药,火中成罐终似结丹。制作蟋蟀罐的多道工序包括炼泥,揉泥、成坯等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这就无形中加入了工艺师的情怀,作出的蟋蟀罐既保持了原始工艺,又加入了制陶大师的温情与创意。





    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为研究古陶文化特别是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艺术载体。

    二、文化价值。刘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技艺在传承古代制作又有了发展与创新,她们研制的灰白蟋蟀罐是又一制作高峰,她们的制作技艺。在继承古人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大方、典雅,内涵深沉。刘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工艺对弘扬我国古老文化起到推动作用,她像宁津蟋蟀一样,勇猛向前不断创新,在文玩界将与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德州黑陶齐名的艺术作品。

    三、科学价值。对弘扬我国古老的陶文化起到推动作用,使宁津陶艺文化有了创新与发展,同时传承并推动了宁津蟋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宁津县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蟋蟀罐2.png

    刘秀芬刘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刘秀芬,女,汉族,1984年3月出生,宁津县刘营伍乡刘旺言村人。她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天津制陶大师谷德恩到宁津刘营伍乡传授蟋蟀罐制作工艺,由于聪明好学得其真传,在艺术道路上有了独到的见解。经她手制作的蟋蟀罐细致器形好,有创意、尺寸把控的到位,制陶大师谷德恩很是欣赏,就把刘秀芬制作的一批镂空蟋蟀罐命名为丫头叫罐,没有想到这些丫头蟋蟀罐在天津、北京一炮打响,深得蟋蟀玩家的喜爱,慢慢的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有了知名度,很多知名人士都是慕名而来。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5029232号

    文章访问总量:2771483 copyright 2015 宁津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宁津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