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宁津县文化馆接受全国...
  •     宁津县非遗传承人台湾...
  •     人民日报刊文批&qu...
  •     宁津多种形式促文化惠...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
  •     宁津县文体广新局送文...
  •     “文化下乡、图书下乡...
  •      德州市文化下乡活动...
  • 手工剪纸

    来源:宁津县文化馆 日期:2024-07-10   阅读:153  次
       

    手工剪纸.png

    刘桂花,女,汉族,1977年3月19日生人,本科文化,家住宁津县杜集镇来家庄,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职工。是振华余馨手工剪纸第四代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对家传剪纸工艺兴趣甚浓,并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潜心钻研,在剪纸方法上改进、新作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传统剪纸工艺得以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她在剪纸历史起源、民间传说等方面亦有较多的涉猎,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能手。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的主要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民间剪纸往往是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宁津民间剪纸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宁津县大柳镇桂花剪纸工作室的手工剪纸是由韩俊新传承创新民间的剪纸技艺而来。1918年中华民国时期,韩俊新是一名乡村医生,擅长接生、收魂。看病之余,她还专注于手工剪纸。寒来暑往,凭着独有的天赋和对剪纸的一片痴心,终于独具风格、自成一派,取名韩派剪纸,从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圣手

    在当时家家户户有人结婚都找她剪喜字、窗花、炕围花、顶棚花等,她还会给孩子剪避邪的肚兜花样、鞋样等。作品内容取材广泛,风格粗犷质朴、大胆张扬、充满生命的活力。韩俊新的剪纸大致可分三大类:一类是张贴为主,就是将剪纸直接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作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灯笼花、纸扎花;第二类则是刺绣底样,如:衣饰上的纹路花、鞋帽上的花、枕头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等。第三类则是摆衬用的,有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等. 其表现技法主要采取对称折叠、复式折叠折剪法,通过增减折叠的次数和角度,同时也根据剪纸人当时的心情来决定作品的纹样,以及事物的形态,纹样取法源于大自然的生活,通过运用剪纸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之达到陶冶人们的情操,排泄生活的压力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握剪刀和使用剪刀的方法,手眼配合协调,以剪刀做画笔尺子,用眼睛看到的为图纸,复杂的图形可用铅笔勾勒出来,在用不同的剪纸语言例如:柳叶纹、圆点、锯齿纹、月牙纹、云漩涡纹、水纹、万字纹、双钱纹等,将形状的点、线、面表述出来。主要用阳剪法和阴剪法、阴阳结合法将图形进行巧妙地连接起来构成画面。其方法有: 刺、托、捏、剜、掏、转、翻、剪等手法加上不同的折叠方法,如:带圆形、方形边框图形折剪法、喜相逢式图形折剪法、不等分朵花的折剪法、对折剪法,同时还根据造型的变化随机改变图形等。总之,就是随心所欲的改变图形的造型,并能自由的添加、删去使图案的整体效果更佳。

     韩派手工剪纸,口口心教、代代传承,现已传到第四代传承人刘桂花这里。经过刘桂花的领悟与探究,加上多方领导的支持,成立了桂花剪纸工作室并注册了振华余馨作为韩派手工剪纸的商标。身为教师的她立足于学校的剪纸教学,把民间濒临灭绝的传统的手工剪纸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5029232号

    文章访问总量:2767276 copyright 2015 宁津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宁津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