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霞——宁津烙画第三代传承人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是汉族传统艺术珍品。其笔法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于光绪15年前后传入宁津,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宁津烙画技艺最精的当属毕兰慧,也就是宁津烙画技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毕红霞的祖父。毕兰慧开始烙画时,农村还没有电,他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当时的烙制材料也仅限于在木板、葫芦等材质;题材主要是农村人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动物、花草等。毕红霞的父亲毕汝和从小受父亲熏陶,对烙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练就了捉笔烙画的“童子功”。直到50岁以后,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毕汝和才重新抄起烙铁,开始真正走上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多年的外出闯荡让毕汝和见多识广,再加上从小的功底和对烙画艺术的爱好,毕汝和的烙画精品频出,起主要代表作有《奔马图》《金陵十二钗》等。
作为毕汝和的长女-毕红霞从小受父亲熏陶就对烙画有独特的感情,加上较高的绘画天赋,毕红霞烙起画来游刃有余。从最初用手烙画到小有名气,毕红霞烙制的200余幅烙画作品无一幅烙废的作品。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毕红霞的烙绘技法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着色等,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有《红楼梦》《清明上河图》《九鱼吉庆图》《富春山居图》等,这四副烙画作品被德州市非遗博览馆收藏展览。
获得荣誉: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传承人展示奖;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参展奖;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传承人展示奖;
“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德州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会二等奖;
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铜奖
山东临沂职业学院博物馆收藏纪念奖
中华蟋蟀文化城蟋蟀馆收藏纪念奖
德州市“德州文化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