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宁津县文化馆接受全国...
  •     宁津县非遗传承人台湾...
  •     人民日报刊文批&qu...
  •     宁津多种形式促文化惠...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
  •     宁津县文体广新局送文...
  •     “文化下乡、图书下乡...
  •      德州市文化下乡活动...
  • 宁津县文化馆【非遗专栏】——宁津八级拳

    来源:宁津县文化馆 日期:2020-05-15   阅读:2873  次
       

    宁津小八极拳第十一代传承人马忠新

    项目简介



     宁津小八极拳又称四节八极拳。椐传源于少林寺清凉门入水堂,属于少林短拳。曾在明朝军队广为流传。师祖王拱极别号韩斗,生于明万历癸卯七月初九卒于清顺治丙申十月十五(1603年——1656年),出身武科,明末将军。宁津县城南王寨人。清顺治十五年追封二等虾(清朝满语称宫廷侍卫为虾俗称二等虾)。二世祖王宇泰号清野(韩斗公长子),清顺治乙未科武进士,在宫廷内随遏必隆教习骑射,授御前二等侍卫,宫廷内乱逃出京城后被追兵射杀,其马弁得其真传,逃出京城后展转多年回乡,隐姓埋名传授八极拳,代代相传。所以其后几代都没有留下姓名。

      到了清同治十年(1872年),王宇泰将军马弁的传人张殿荣,在宁津城西保店东大寺公开传授八极拳。张公殿荣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宁津城西南五排场人。时年已六十有五,收保店南辛庄李华峰、方庄方如岭等为徒,从此四节八极拳在宁津一带公开传播。宁津小八极拳的传承自张殿荣后有:李华峰、方如岭、张延庆三支。李华峰妻室有二、四子,系李庆云、李富云、李成云、李祥云,都随父习八极拳。在吉林省长春传授八极拳的邓福衡、邓长青等是李庆云的传人,在吉林省舒兰县传授八极拳的李士俊是李华峰的后人。方如岭传洪廷奎、洪廷奎传李清波,宁津县相衙镇小李庄的八极拳习练者大都是李清波的传人。当年李华峰与其盟兄弟形意门的张延庆曾换帖换艺,用八极拳换张延庆的六合枪,从此张延庆的形意门把八极拳作为入门拳习练,宁津县城周围的八极拳习练者大都是张延庆的传人。据了解,李华峰这支的传人邓福衡及后人在日本有传播。

      宁津小八极拳属古典八极拳,其动作古朴、架式低小、发力迅猛、冷脆快急。势如猛虎下山,不蓄不含、宁在一思进、不在一思存。张如崩弓、去如放箭、回似簧缩。脚不离地、行走如犁。拳不离心、肘不离肋、踢腿不过膝、弹腿不过胫。特别是锉拳和排步、磨膝步是其它拳种所没有的。在其拳术套路中仍然保留着徒手格斗常用的:如揪裆锤、黑狗钻裆、飞沙走石、二龙戏珠等招术。

      宁津小八极拳也叫四节八极拳。四节者:手、足、肘、膝。讲究四节并用八击连环。翻手、叠腕、寸艮、抖展、犁行、封进、低铲、后弹为本拳特点。以“艮捷”为运用、以“敏活”为意旨,不动如山岳、动则如雷电。讲究“灵巧精速”如翻手之灵、叠腕之巧、寸艮之精、抖展之速。“稳准狠奇”如犁行之稳、封进之准、低铲之狠、后弹之奇。一步三转、三步九转、大式变小式、小式变底盘,十二连环,皆以随机应势而变化。

      宁津小八极拳原拳术套路有:死八极、活八极、硬八极、软八极、散手、醉八仙等六套。器械有:八极刀八套,每套八趟共六十四趟:有刀架、刀式、进手刀、含手刀、散手刀、行刀、拦刀、夜战刀。八极二大枪一套。基础训练有:顺步拳、拗步拳、压打、压封打。七套底盘功:小蹲锉、大翻车、老头钻被窝、旱地行船、鲤鱼打挺、乌龙绞柱、仙人出洞等。内功有:七节慢功。原习练体系比较完善。目前有些套路如软八极、醉八仙等面临失传,亟待挖掘整理。1984年,经山东省武术科研部门考察认定,宁津小八极拳属于稀有优秀拳种,列为山东省重点挖掘整理项目,并录像存入中华武术文库。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5029232号

    文章访问总量:2677297 copyright 2015 宁津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宁津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