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宁津县文化馆接受全国...
  •     宁津县非遗传承人台湾...
  •     人民日报刊文批&qu...
  •     宁津多种形式促文化惠...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
  •     宁津县文体广新局送文...
  •     “文化下乡、图书下乡...
  •      德州市文化下乡活动...
  • 宁津崔庄“喝喝腔”

    来源:宁津县文化馆 日期:2018-03-06   阅读:2575  次
       

    在宁津县时集镇崔庄村,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大人孩子都会唱两口“喝喝腔”。老年间,宁津县嫁姑娘有句顺口溜“不图崔庄宅子地,就图一年两台戏”,民间流传“会唱喝喝腔的人如果没有到崔庄学过喝喝腔,他就称不上会唱喝喝腔”,崔庄周围百余里区域喝喝腔戏迷都到崔庄学喝喝腔,陵城区两庄屯喝喝腔戏班、乐陵县小孟庄喝喝腔戏班等都是崔庄喝喝腔戏班的分支,崔庄喝喝腔在这一带非常有名。现在,崔庄喝喝腔戏班是山东省唯一能唱喝喝腔的村级队伍。

    1.jpg

    喝喝腔,又名柳子调,也叫哈哈腔、合合腔、喝儿腔等,在中国300多种地方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末清初就已经传入宁津一带。喝喝腔分东、中、西三路流派,宁津喝喝腔是东路喝喝腔,东路喝喝腔的文场(管弦乐)唯独是独特的四胡(四根弦)领弦伴奏,其次是板胡、二胡、月琴、竹笙等;它的武场(打击乐)有板鼓、堂鼓、板、梆子、大锣、小锣、钹等。宁津喝喝腔剧目丰富、曲调优美;念白、唱词通俗易懂;唱腔特点是清脆、甜润、朴素、传神,音阶跳跃幅度较大,唱段中多数末句尾音和每段末句尾音拖长腔,且升高8度,末句总在5sao)或1dao)两个音阶落音;宁津喝喝腔在剧种风格上擅长悲剧喜演,大喜大悲独树一帜,京剧、吕剧能上演的剧目,喝喝腔都能移植上演,像汲水、纺线、梳头、缝补、撵鸡、做鞋等动作,表演者都善于通过艺术手段细腻表现出来。

    清末,是宁津喝喝腔的鼎盛时期,崔庄出了个喝喝腔名艺人崔廷敬(1883——1949),他少年时期拜在名师门下苦学喝喝腔,学成后回乡授艺,成为崔庄喝喝腔掌门人。崔廷敬演唱艺术高超,造诣深厚,舞台经验丰富,能唱一百天不重样的戏,对舞台各种乐器掌握非常娴熟,所以人们组成他为喝喝腔“一代宗师”和“戏神”。崔廷敬弟子众多,周边县市都有他的弟子,其中不乏喝喝腔名家。他们对演绎的手、眼、身、法、步一丝不苟,对水袖、台布、甩发等功夫的掌握运用自如,踢带、蹲坐相当精彩。

    2.jpg

    因为喝喝腔接近群众生活,深受百姓欢迎。东从海边西到保定,南从济南北到天津、北京,都有崔廷敬的戏场子。宁津一带的老百姓赶庙会、立集、婚庆、春节、元宵节等,只要是大型节日活动都要搭台唱戏,演唱喝喝腔以示庆贺。每逢搭台唱戏之时每天都是三场戏,看戏的人们天不亮就搬着凳子“占座”,午饭、晚饭看戏的凳子都不带走,唯恐回来再找不到好位子看戏。到唱戏之时看戏的人们人山人海、拥挤晃台,精彩之处,全场声浪迭起。人群之外小贩扎堆竞卖,包子铺、果子铺、玩洋片的、卖玩具的,商摊搭棚过夜,彻夜灯火通明。

    随着时代变迁,会唱、能唱、愿意唱喝喝腔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大家保护喝喝腔、传承喝喝腔的意识日渐强烈,崔庄喝喝腔戏班几个老艺人利用冬闲和业余时间教唱学员,保留传统的大衣箱、二衣箱、帽箱,各种蟒袍、道袍、官衣、罗裙应有尽有,加上伴奏乐器,可随唱随用。

    2003年清明节,崔廷敬后人为崔廷敬立碑修墓,大唱喝喝腔三天三夜,宁津电视台和德州电视台联合录制崔庄喝喝腔专题片,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3年“中华荟萃”评奖活动一等奖,山东首届纪录片学术奖长篇特别奖,被推荐为2004年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参评节目。

    2006年,喝喝腔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6月,崔庄喝喝腔戏班应《大刀记》电视剧组邀请,协助拍摄演唱。

    3.jpg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喝喝腔保护传承力度,缺什么、送什么,少什么、补什么,为喝喝腔戏班列支专项经费,文化部门促喝喝腔演员“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喝喝腔“老树发新芽”,同时加强喝喝腔宣传力度,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活动,让城乡居民零距离接触喝喝腔,真切感受宁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崔庄喝喝腔,在新时代下,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   

     

                                        ——转自《宁津之声》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5029232号

    文章访问总量:2771424 copyright 2015 宁津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宁津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