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宁津县文化馆接受全国...
  •     宁津县非遗传承人台湾...
  •     人民日报刊文批&qu...
  •     宁津多种形式促文化惠...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
  •     宁津县文体广新局送文...
  •     “文化下乡、图书下乡...
  •      德州市文化下乡活动...
  •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岳音应邀来宁津 考察弹鼓舞传承保护工作

    来源:宁津县文化馆 日期:2017-04-21   阅读:5482  次
       

    419日,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鲁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岳音应宁津县文化馆邀请来宁津县考察调研民间舞蹈弹鼓舞的传承保护工作。

    在县文体广新局副局长孙景华陪同下,一行人深入弹鼓舞的发源地时集镇前焦村调查走访知情人、传承人,通过座谈和现场表演的形式了解弹鼓舞的现状,传承人的情况和队伍发展情况等。

    弹鼓舞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由来宁津做长工的乐陵人传授。演员分男女两队共20人组成,当时受社会形式约束,女人不参与活动,所以队员都是男扮女装。直到解放后才有女子参加。所用道具有鼓、鞭、伞、扇。在发展过程中曾经中断过两次,上世纪80年代左右又开始表演。表演时两队有时穿插,有时对面,有时跑“8”字,有时走圆场,队形变化多端。男队员姿态矫健英武,女队员身段柔美轻盈,充分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历史性、传统性和观赏性,地域特色明显,是附近村庄过年过节必演的节目。以吹打乐伴奏,唢呐、锣鼓是主要乐器,气氛更为热烈,民间舞蹈风采更为浓厚。

    为更好地展示弹鼓舞的风采,在前焦村,传承人们还现场表演了弹鼓舞的基本动作,走访了最早征集弹鼓舞的原宁津县文化局副局长杨承田、原文化馆馆长颜景林和退休职工李玉良,认为弹鼓舞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值得深入挖掘,岳音除了担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鲁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外,还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齐鲁民间舞蹈文化、舞蹈理论与创作评论研究工作。这次应邀来宁津调研弹鼓舞感觉收获很大,表示回去后尽快整理资料,形成科研型报告,将弹鼓舞这项民间舞蹈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5029232号

    文章访问总量:2772031 copyright 2015 宁津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宁津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