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年间,在德州府宁津县,有一个小村,叫双碓,住着一位沈姓人家,光绪年间(1908年)这户人家袭承流传下来的生活技能,制作扒鸡以此为生活的唯一来源,夜半更生,起床推着独轮车,串街走巷,买来活鸡,黎明时分,全家起床,宰鸡,烫毛,卤煮,清晨随着太阳的升起一锅锅金黄色,油澄澄,热呼呼的扒鸡,摆在自家门口,迎接着赶集上店的乡民,三村五店,十里八里的宁津人,河北东光人,无论婚丧嫁娶都少不得买上几只,十几只,宴请亲朋,这样一代代相传,人们自发的替它冠名“沈氏扒鸡”从此沈氏扒鸡驰名在宁津和河北东光县一带。
20世纪50年代,沈氏扒鸡制作工艺以家族传承的形式传给了沈氏后人,小作坊继续扩大,周围的亲朋好友,远亲近邻,遇有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总要央求沈家人做上一锅二锅用以待客,同时沈家人在逢年过节也要做上一些,用以待客和送礼,并偷偷的卖上一些,以贴补家用,正是这些因素,使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得以代代相传保留下来。
20世纪90年代,沈氏扒鸡制作工艺第五代传人、非遗传承人沈希亭创办企业,但仍遵守传统工艺,并采用了现代生产技术,使沈氏扒鸡这一美食文化品牌家喻户晓,为宁津乃至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