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宁津县文化馆接受全国...
  •     宁津县非遗传承人台湾...
  •     人民日报刊文批&qu...
  •     宁津多种形式促文化惠...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
  •     宁津县文体广新局送文...
  •     “文化下乡、图书下乡...
  •      德州市文化下乡活动...
  • 让文艺评奖远离功利回归本义

    来源:宁津县文化馆 日期:2015-05-15   阅读:5992  次
       

        文化部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8日公布,针对文艺评奖过多过滥的问题,通报指出要大幅压缩全国性文艺评奖,原有奖项只保留15个,减少60%以上,同时严肃评奖纪律,杜绝不正之风。

         近些年来,文艺评奖的问题不少,经常陷入舆论漩涡。或是频发“双黄蛋”、“多黄蛋”,一棵树上挂着一串果子,奖项、获奖者遍地都是;或是评奖结果如“皇帝的新衣”般滑稽荒诞,羊羔体之流总能引发口水战,让奖项蒙尘、群众失望。人情奖、政绩奖、关系奖层出不穷,破坏文艺圈的生态之余,也直接败坏了文艺土壤。当文艺评奖不再是熠熠生辉的桂冠,却沦为“汲汲名利场”上的劣质装饰品,我们不妨一问:近年评出的诸多奖项,可数得出多少精品力作?

         乱象频仍,原因在于文艺评奖裹挟和附着了太多非文艺的因素,背离了文艺评奖的本来意义。比如“文艺政绩观”错位,某些地方为了得奖,无所不用其极,“攻奖”“跑奖”之外,甚至高薪聘请团队突击创作。比如个人名利熏心,某些官员为了拿奖项装点门面,想方设法打通各种利益链条将自己送至宝座之上。而评奖单位、评委甚至文艺市场也被种种权衡绑架,奖项一扩再扩,含金量、权威性越来越低,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利益共沾。此番文化部大刀阔斧减缩奖项、严肃规则,对于提升奖项权威性、整肃评奖环境、重塑文化生态,很有必要。

         应当看到,评奖本身并无过错。评奖的本质,就是筛选和区分;评奖的初衷,在于激励和表扬;评奖的作用,正如标杆和灯塔。具体到今天的文艺评奖,越是众声喧哗、鱼龙混杂,越是面临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尴尬,也就越需要奖项评选来树起标杆、点亮灯塔,引领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减少数量、严格纪律还仅是一个开始,还只是对评奖外部环境的改善。要真正以评奖促进文艺繁荣,最根本的,还需在评奖过程之中,不断强化文艺创作的应有导向。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艺作品也可以有相当多的评判标准。在不同的标准之下,也可产生不同、甚至根本大相径庭的评选结果。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一部作品最终的评价权在群众口中。从历史上来看,总有那么些作品,历经岁月淘洗而愈加珍贵,无论时移事易而价值不减。这些作品,堪称“无冕之王”,即使并未得到奖项,也厚重于某些获奖作品千百万倍。今天整顿文艺评奖的任务,就是要回归本义,给优秀的文艺作品以充分肯定和褒扬,为文艺创作树立起正确的风向标。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5029232号

    文章访问总量:2767321 copyright 2015 宁津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宁津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