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宁津县文化馆接受全国...
  •     宁津县非遗传承人台湾...
  •     人民日报刊文批&qu...
  •     宁津多种形式促文化惠...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
  •     宁津县文体广新局送文...
  •     “文化下乡、图书下乡...
  •      德州市文化下乡活动...
  • 宁津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宁津县文化馆 日期:2015-03-06   阅读:3453  次
       

    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围绕优势,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杂技、蟋蟀、美食、剪纸为特色产业,以木雕家具、工艺地毯为传统产业,以健身器材制造、工艺玻璃制造等为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至20136月,全县拥有文化产业单位26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3家,新增中型文化企业两家,扩建规模2家。其中,民间艺术团体52处,从业人员1300人,年营业收入约350万元;国营杂技艺术团1处,演员50余人,年营业收入140万元;网络文化、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场所78处,从业人员1450人,年营业收入350万元;电影放映等室内文化娱乐项目29处,从业人员140人,年营业收入80万元;图书、报刊、影像门店52家,从业人员325人,年营业收入540万元。

    一、美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宁津县大力挖掘宁津美食资源,极力倡导阳光服务、绿色美食,全力培养宁津美食品牌,努力弘扬宁津美食文化,重点培植了宁津县传统“三大名吃” 长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驴肉为龙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大美食企业集团。规划建设了中华美味小吃城、提升改造了美食两条街,初步形成彰显了宁津餐饮特色、展示了多元美食文化。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推进“一圈一带”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实施美食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美食集团,培育美食品牌企业,引导优势餐饮企业以美食文化产业园区为纽带,加快餐饮美食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目标战略

    以弘扬宁津美食文化为统领,以美食餐饮业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321”工程,“3”是规范建设传统“三大名吃”(保店驴肉、大柳面、长官包子)旗舰店,“2”是规范提升“中华美食两条街”(正阳路、文昌路),“1”是启动经营“中华美味小吃城”。到2015年,建设规范提升高标准的传统“三大名吃”旗舰店各1处,初步形成以中华美味小吃城为主体、以中华美食两条街为两翼、以三大名吃旗舰店为补充的美食文化产业园区。

        ()区域布局

        1、在县城南部,启动中华美味小吃城项目。加快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研究制定详细的招商政策和入驻方案,重点引进全国知名餐饮企业、连锁经营品牌店、地方特色招牌店,尽早形成在周边地区和省内外独具特色的美食园区。 

        2、在城区,提升两条“美食街”。重点加强两条街的副路路面、人行道彩砖、沿街绿化、道路亮化等设施的改造,店容店貌的改造,对与美食不相干的门店逐步迁出,打造特色鲜明的美食文化工程。

        ()产业结构

        1、、抓好载体建设。做好中华美味小吃城的入驻工作,完善、改造美食两条街。引进国内知名美食品牌企业入驻中华美味小吃城。加大美食两条街的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档次和服务水平。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抓好以种、养、加为主的原辅材料品牌基地建设,长官包子的大葱种植,小黄牛的饲养;保店驴肉的德州黑驴的饲养;大柳面的小麦加工等,推进特色原辅材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美食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2、培养美食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餐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美食企业集团,协调发展各类美食品牌餐饮企业,走品牌化、集团化和连锁经营的路子,鼓励品牌企业由单店经营向连锁经营的方向转化,实现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中华老字号企业和名店、特色店要积极推广直销和特许连锁,成为美食品牌建设的骨干力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文化底蕴又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企业。 

        3、、创新美食品牌。切实开展菜品创新和理论研究,挖掘除“三大名吃”品牌以外的如杜集黄记烧鸡、双碓沈氏扒鸡、相衙镇杠子驴肉烧饼、长官镇的烧羊肉、柴胡店烧肉等各种风味小吃品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外地特色菜品特点,创新有风味特色、营养价值和技术含量的特色菜品和名特小吃。引入科技创新机制,加强餐饮发展理论、菜品创新、健康食谱、食品科学、饮食文化、原辅材料加工等方面研究,并成立特色餐饮店。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宁津县美食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工作机制,把发展美食文化产业园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强化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纪检、工商、税务、城管、食品和药品监督局等单位的职能作用,对美食产业园区工作进行政策扶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予最优惠待遇,对乱收费、乱检查现象进行查处,对影响美食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行为进行整治等。

    3、严格落实责任。首先是充分发挥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确保领导有力,组织到位,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工作落实。 其次是密切配合,增强合力。各部门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美食品园区的发展,建立协调交流、互动机制,共同推进美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二、蟋蟀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宁津蟋蟀资源非常丰富,小蟋蟀已经成长为大产业,形成了以柴胡店镇尤集社区、县城东环传统街区、南外环蟋蟀市场为中心的蟋蟀文化交易市场。柴胡店镇建设了蟋蟀文化城,形成了十余个蟋蟀文化专业村。1991年至今,通过政府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共举办6次蟋蟀文化节,对推动蟋蟀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与蟋蟀产业相关的特色旅游商品产业年产值达6亿元以上,从业人员3000人以上,利税达5000万元。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原则,结合宁津县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本次旅游项目规划所宣扬的“民俗、文化、生态、品牌”的主题思想,建设几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产业园区。  

    (三)目标战略

    1、至2014年,建成北方最大的蟋蟀文化展示和交易中心---尤集蟋蟀文化城,并完成该项目的招商任务和市场化运作指标,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投资1亿元,打造成集旅游、博物、文化艺术交流、比赛、商品集散、对外开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

    2、至2018年,在尤集蟋蟀文化城的基础上,建立蟋蟀文化产品研发生产中心,通过招商等形式,发展蟋蟀文化旅游纪念品加工行业,带动工艺品制造、剪纸、书画、演艺等行业的繁荣发展。

    3、至2020年,在柴胡店镇、杜集镇部分地区建立管理规范、效能统一、执法有效的蟋蟀资源生态保护区,为蟋蟀珍贵品种的繁衍提供切实保障。

    (四)区域布局

    以柴胡店镇尤集社区—柴胡店镇—东环路---阳光大街为主线,建立蟋蟀文化产业园区延伸经济带,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民营企业发展优势、特色文化产业优势,形成以养蟋、斗蟋为主,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制造业为翼,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的经济隆起带。

    (五)产业结构

    1、促进斗蟋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全力加强蟋蟀生长环境的保护措施,把捕蟋蟀、卖蟋蟀向斗蟋蟀、品蟋蟀的转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发展蟋蟀文化旅游业。充分利用蟋蟀文化城、文化艺术中心蟋蟀文博馆等旅游资源拓展工艺品制造、演艺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

    3、举办更大规模的蟋蟀文化交流研讨活动,提高知名度,拓展合作空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保护生态环境。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负责人,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蟋蟀保护领导组织;加大对滥捕蟋蟀资源、破坏蟋蟀生长环境的处罚力度,让蟋蟀之乡永葆活力。

    2、引入市场机制,放松发展环境。为更好促进蟋蟀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减少具体环节的行政干预,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等行为。

    三、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宁津县剪纸文化产业是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之一,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剪纸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目前,我县剪纸企业年生产单色剪纸在10万张左右,染色剪纸在6万张左右,套色剪纸1万张左右,毛收入78万元左右,纯利润在20万元,每年上缴税收共计1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县传统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优势,以改革为动力,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不断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努力实现剪纸文化产业在规模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突破,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目标战略

    以把宁津建设成为江北最大的剪纸文化艺术基地为中远期目标,计划于2017年前在宁津县保店镇建设剪纸文化产业展览营销中心,加大对山花剪纸厂等重点剪纸企业的政策扶植力度,不断扩展企业规模和产品类型;计划于2010年在宁津县开发区建成全省最大的剪纸文化产业基地。

    (四)区域布局

    1、发挥辐射作用,建成保店剪纸生产中心区。充分利用德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津山花剪纸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典型推广、以点带面,鼓励剪纸文化产业中心开花。

    2、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吸引民间投资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出台的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在宁津县开发区建成全省最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产业结构

        1、抓好基地和园区建设。做好保店镇山花剪纸厂的培育和发展工作,尤其是促进其产品的商业化扩展,与商务流通、出口等部门加强沟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剪纸生产企业引进先进企业生产流程,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加大批量生产力度,实现产业链条的丰富化。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县政府应出台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领导小组,指导剪纸、美食、杂技、蟋蟀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工商局应根据自身职责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

    2、强化监管力度,营造轻松环境。充分发挥监察、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的监督作用,对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进行创业环境的优化,对乱收费、乱检查现象进行查处,对影响产业企业发展的行为进行整治等。

    四、杂技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宁津县杂技文化产业起步较早,明清时期就是我国杂技艺术的重要活动中心之一,是我县演艺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宁津杂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成功申报,宁津杂技知名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浓厚的艺术之乡氛围,但是,我县的杂技行业还没有形成产业和规模,总体处于分散和无序的状态。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关于文化靓县战略的精神要求,推动杂技文化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市场化、园区化产业发展,推动杂技艺术又好又快发展,将之培育成舞台表演艺术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点之一。

    (三)目标战略

    1、以丰富、扩大杂技艺术学校教学内容、改善办学条件为主线,创造开发精品节目。形成以杂技文化教育培训为主,兼有武术、舞蹈、美术、声乐、器乐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培训教育基地,为杂技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同时,建设宁津县杂技文化学校,争取县有关部门支持,将杂技课程送入中小学校园。

    2、至2018年,在康宁湖杂技文化公园东侧建立杂技艺术演艺基地,充分利用我县杂技艺校、县杂技演艺公司的本土人力资源,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把杂技艺术演艺基地建设为江北最大的杂技精品节目演艺基地。至2018年,促进县杂技演艺公司规模扩大和国际化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大跨越。

    (四)区域布局

    以杂技文化主题公园和县杂技艺校为两个点,在中间地带建设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和杂技艺术演艺基地,实现人力资源培训和市场运作的双向促进、共同发展。

    1、在现杂技艺术学校旧址,规划占地300亩,总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形成以杂技文化教育培训为主,兼有武术、舞蹈、美术、声乐、器乐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培训教育基地。

    2、在杂技文化主题公园东侧建设占地100目的杂技艺术演艺基地,通过本土杂技节目展示和境外演艺节目的引进,提升宁津杂技知名度,把宁津杂技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向市场化。

    (四)产业结构

    1、抓好杂技艺术培训基地和演艺基地建设。杂技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是优秀人才的培养,在现杂技艺校的基础上加大杂技艺术传承培训教育力度非常重要。;通过建立演艺基地,实现双向促进,促进杂技艺术转档升级。

    2、深入做好杂技演艺团体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扩大宁津杂技演艺公司的规模,吸引民间杂技演艺团体加盟;转变管理模式,探索股份制公司企业的改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五)保障措施    

    1、发挥好国内外重要杂技比赛和展演的杠杆、激励作用。通过举办全国杂技比赛、国际杂技节及专项奖励等形式,支持和鼓励杂技领域新作品、新技术的创作与研发,全面提高大型节目和魔术、滑稽、马戏节目的整体水平,保持和发扬宁津县杂技在国内、国际赛场上的优势地位。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杂技艺术的支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宁津杂技“走出去”专项规划,加强对作品的内容引导,提高对获奖人员的奖励标准,建立杂技商演节目审核制度,不断完善杂技比赛参赛选派办法;大力扶持民营杂技团体发展,在人员引进、市场开拓、参赛交流等方面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促进宁津杂技艺术整体发展壮大。     

    3、加大杂技行业的制度建设,扩大杂技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加强杂技行业组织建设,不断自我完善,推动建立杂技演员伤残退役制度和保障机制,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5029232号

    文章访问总量:2687739 copyright 2015 宁津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宁津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